【環球今日評--環球時報環球網出品】有媒體今天爆料稱央視知名女主持人柴靜已離開央視,柴靜好友、央視原主持人邱啟明隨後在個人微博上證實了此消息。至於離職原因,邱啟明對媒體表示,這和柴靜在央視主持的唯一一檔節目《看見》停播不無關係。邱啟明說,“我覺得這就類似一個再優秀的大廚,讓你突然去端菜了,不讓你在真正的空間里去施展專長的時候,提出離職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”。一名柴靜“曾經的同事”稱,對於柴靜的離職,央視“輓留過,但沒留住”,柴靜目前“主要是在家帶孩子”。
  一條原本普通的消息,卻在互聯網上引發激辯。有網友認為柴靜的離職“揭示了權勢的一手遮天和真相難以糾察的局面”,“有良心的人在央視都獃不下去”。一名媒體人離開原有供職單位,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,它本不應成為新聞。但柴靜不是一名普通的記者和主持人。從2003年抗擊“非典”的報道開始,到後來主持央視《看見》欄目,柴靜一直試圖在作品中凸顯人文關懷,其“文藝範”的採訪風格備受關註,甚至被當做理想主義的一個範例加以傳播,而她本人也一直有意無意地配合著這種輿論。可以說,柴靜名氣很大,社會影響力也比較大,她的一舉一動引來各種解讀並不奇怪。
  在此之前,柴靜赴美生子的消息曾經引發過更大的轟動和更加激烈的網上罵戰。實際上,柴靜除了是一名突出的媒體人,她還是一個家庭中的普通一員。她出於個人選擇赴美生子也好,離開央視也好,對於一名女性而言都無可厚非。這一次柴靜離職央視被一些人抬上道義高度,這當然與她的輿論形象一脈相承,她個人或許也不排斥,但從現實而言,很難說其中的個人因素究竟有多大。記者天然地有揭露社會陰暗面的責任,部分記者的一些表現也常被視為對體制的不滿甚至反抗,這使他們很容易被外界塑造成“悲情記者”,柴靜就是其中之一。一方面,在中國社會的複雜轉型期,微觀社會和宏觀社會有時候會出現摩擦,而一線採訪記者是最容易感受到這種摩擦的人群之一。另一方面,以“理想主義”渲染悲情,在客觀上讓不少人知名度大大提升並因此獲益。
  有關“悲情記者”的任何風吹草動,都容易被渲染成“幕後黑手”在作祟。但支撐所謂“理想主義被打壓”解讀的,往往出於想象而非現實。個人因素在職業選擇中所扮演的角色容易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。尊重柴靜的個人選擇,希望輿論可以還她一個普通人的生活。  (原標題:柴靜離職央視何以成“悲情出走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47lulf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